登录|注册好大夫在线,帮你找到好大夫

强直性脊柱炎 运动药物双管齐下

强直性脊柱炎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是因为患者在没有正规治疗情况下,导致肢体残疾。然而,早期诊断,长期治疗和定期随诊能达到“无病”状态,即应用少量的药物,就可以保持病情稳定,不发展,不残疾,达到“与病共存,与狼共舞”。——杨红杰

本期访谈嘉宾:杨红杰郑州京科强直医院科室主任

【治疗相关】关于中轴型AS治疗的几点建议

访谈全文

InterView

 

  经常看强直后台的患者朋友们会发现,在推送的文章中有时会提“中轴型强直性脊柱炎”这个词。有患者朋友就表示疑惑了,那么,什么是“中轴型强直性脊柱炎”。AS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分别是中轴型AS和外周型AS,中轴型和外周型的区别在于中轴型AS累及的部位主要在脊柱,而外周型累及的是非脊柱部位(如肘关节、膝关节、足跟等)。随着病情的发展,外周型AS的病情症状也有可能向中轴型AS发展,即外周关节受累同时也存在脊柱受累的情况。

  中轴型强直性脊柱炎治疗

  其一,在后台中,有很多患者留言咨询:“柳氮磺胺吡啶是否可以用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一般我们给予的回答是:“柳氮磺胺吡啶属于慢作用抗风湿药物,可以用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但和其他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药物一样,该药并不能对所有的强直患友都起到较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中,临床治疗实践显示,柳氮磺胺吡啶对于外周型AS治疗预后要优于对中轴型AS的治疗预后。

  其二,如果是早期的中轴型强直性脊柱炎,则建议将非甾体抗炎药作为治疗的一线药物。在《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傻傻分不清》一文中,我们提到了免疫抑制剂中有一类是甾体类消炎药,即通常人们所说的“激素类药物”。而非甾体抗炎药即是不含有甾体结构的抗炎药,即非激素类抗炎药。该类药物的种类很多,可以起到阵痛、解热、消炎的作用。

  其三,如果中轴型强直性脊柱炎伴随外周、关节外表现的患者,可以考虑非甾体抗炎药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物的用药方案来进行治疗。

  其四,建议患者朋友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科学治疗,并且在治疗的过程中结合运动锻炼和物理治疗。所谓物理治疗即通常所说的推拿、按摩等。虽然强直后台的观点是不建议将物理疗法作为主要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法,但是可以作为辅助起到推进治疗效果的作用。

  其五,如果使用传统治疗药物治疗方案未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或者未达到治疗预期木点,则建议可以使用生物制剂。使用生物制剂前要做好相关的安全监测以及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如进行乙肝、丙肝的筛查,结核筛查)。一种生物制剂至少需使用半年或以上,才可以评估是否对患者病情有效或无效。有很多患者在打了1-2针生物制剂后就来咨询,“感觉没效果,咋办”,这是不科学的。如果真的使用某一种生物制剂治疗未取得较好效果,可在主治医生的指导下更换其他的生物制剂。

  其六,建议在中轴型AS早期时候用药用足剂量,并遵医嘱用药,争取将病情情况稳定下来。这样比到中晚期,脊柱关节融合,发展成骨桥,继而向上发展成竹节样变时在进行治疗难度要小很多。如果病情发展到中晚期,通过药物治疗效果都不好,可用其他治疗方法松解关节黏连,也不排除使用手术治疗。

患者看病经验

好大夫在线微信

扫描二维码,即刻关注“郑州京科强直医院”官方微信,了解更多疾病资讯、查询医生信息、申请一对一专家咨询

出品:好大夫在线 | 策划: | 制作: | 摄像: |设计: |

放备案

版权